内容提要 |
目录 |
CIP |
序言 |
前言 |
作译者 |
书摘 |
书评 |
最佳拍档 |
本书汇集丁当前国内外水处理技术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特别是国外研究的三大水处理技术:膜处理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探讨了可再生能源在水处理巾的开发和应用、新型混凝剂技术、电子射线消毒技术、,新型接触载体技术、剩余污泥炭化技术、IT控制与管理技术等。对每一种新技术都介绍了基本原理、处理工艺、应用实例和出现的问题厦其解决的方法,并介绍了不同的工艺处理流程。以有利于研究者吸取国内外有益的经验,缩短研究过程,加快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水处理的节能和能源自给是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水处理的发展和环境保护,书中重点探讨了如何利用水处理厂的现有条件,实现能源自给的途径,以降低处理费用,促进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
|
第一篇水处理新技术与能源自给途径综述1
第一章膜分离水处理技术1
第二章光催化氧化技术5
第三章超临界水氧化技术12
第四章自然能源的应用14
第五章电凝聚技术16
第六章污泥碳化技术18
第七章水处理自动控制20
第二篇膜处理技术21
第一章膜处理技术综述21
第二章膜式给水处理28
第三章膜式活性污泥法34
第四章膜式活性污泥法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53
第五章膜处理技术在小区污水处理中的应用62
第六章膜堵塞的原因和解决方法67
第七章膜处理工艺的设计与管理77
第八章应用实例87
第三篇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及其应用113
第一章超临界水的特征和原理113
第二章水热电解氧化处理装置120
第三章有机污泥转换为能源、资源型的处理系统123
第四章低温区域水热反应剩余污泥减量化127
第五章废弃物回收和无害化处理133
第六章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技术的应用实例136
第四篇光催化氧化水处理技术143
第一章光催化技术综述143
第二章光催化氧化的原理145
第三章光催化氧化的应用148
第四章光催化水处理技术152
第五章几种光催化反应装置160
第六章光催化纤维组件163
第七章可视光催化反应技术167
第八章光催化氧化应用实例171
第五篇水处理节能和能源自给的途径177
第一章什么是可再生能源177
第二章风能的开发和利用199
第三章利用水处理设施发电218
第四章生物能—污水处理自身能源回收利用220
第五章可再生能源应用实例229
第六篇新型混凝技术237
第一章生物降解性混凝剂—聚谷氨酸架桥物237
第二章电凝聚技术243
第三章混凝技术应用实例248
第七篇电解水处理技术252
第一章生物膜电极水处理技术252
第二章电子射线水处理262
第三章电子灭菌装置267
第四章含油废水的处理277
第五章电解脱氮装置280
第六章电解法的几种组合方法283
第七章电解的应用287
第八章电解水处理实例290
第八篇剩余污泥碳化技术295
第一章剩余污泥碳化295
第二章污泥碳化设备297
第三章碳化污泥的有效利用300
第四章污泥碳化实例301
第九篇IT控制与管理304
第一章给水检测与控制304
第二章水质预测模式控制污水处理工艺312
第三章污水处理检测与控制317
第十篇预处理及其方法321
第一章预处理技术321
第二章滤料自净处理设备和新型滤料325
第三章不同水源的预处理336
第四章预处理实例340
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环境和
水处理部分)343
附件2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有关节能和水处理
部分)345
名词索引348
后记350
参考文献351Ⅵ水处理新技术与能源自给途径第一篇水处理新技术与能源自给途径综述第一篇水处理新技术与能源自给途径综述1
第一章膜分离水处理技术1
第二章光催化氧化技术5
第三章超临界水氧化技术15
第四章自然能源的应用17
第五章电凝聚技术19
第六章污泥炭化技术20
第七章水处理自动控制22
第二篇膜处理技术23
第一章膜处理技术综述23
第二章膜式给水处理31
第三章膜式活性污泥法39
第四章膜式活性污泥法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64
第五章膜处理技术在小区污水处理中的应用75
第六章膜堵塞的原因和解决方法84
第七章膜处理工艺的设计与管理97
第八章应用实例109
第三篇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及其应用144
第一章超临界水的特征和原理145
第二章水热电解氧化处理装置153
第三章有机污泥转换为能源、资源型的处理系统156
第四章低温区域水热反应剩余污泥减量化161
第五章废弃物回收和无害化处理170
第六章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技术的应用实例174
第四篇光催化氧化水处理技术184
第一章光催化技术综述184
第二章光催化氧化的原理186
第三章光催化氧化的应用188 |
 |
|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水处理新技术与能源自给途径/陆煜康等编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6
ISBN 9787111243311
Ⅰ 水…Ⅱ陆…Ⅲ再生资源:能源应用水处理ⅣTU991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8)第088409号
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邮政编码100037) |
|
|
近年来,国内水处理刊物相继报道了国内外水处理新技术的发展概况,但由于文章遍布各个刊物,零星分散,缺乏对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完整概念。为了使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当前国内外水处理新技术的发展情况,编者查阅了大量期刊和文献,跟踪了解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过程和当前达到的水平。对近年来水处理界出现的三大新技术(膜处理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作了较为系统的整理。这些新技术至2000年已初步进入实用阶段,并经过不断完善,取得了很大的改进。为了对这些新技术有个系统的、完整的了解,探讨其原理、借鉴其成熟的工艺流程及明确其尚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有助于我国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开发,提高水处理技术水平。
水处理耗能大是影响水处理普及的重要原因。如何节能和如何利用水处理厂的自身有利条件,解决能源问题,大幅度降低水处理成本,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本书第五篇根据水处理厂现有的条件探讨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污泥沼气发电,以减少对外部能源的需求,逐步实现部分或全部能源自给。只有解决能源问题,水处理,特别是污水处理才能稳定发展。水处理厂自行发电,减少市电的能耗,降低水处理成本,降低水价。也有利于污水排放单位积极解决污染源问题。
本书除介绍当前三大水处理技术外,对水处理厂的能源自给、绿色高效的凝聚技术、污泥炭化处理技术、IT控制的图像处理技术等也都专列篇章加以简略介绍。但由于篇幅和编著者的水平限制,对某些环节未作更深入的探讨,这有待于读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本书由陆煜康、张延灿、侯立安等编著,郭珍珍也参加了编写。并得到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石振华的帮助。詹才英在书稿素材的分类整理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张素春绘制了大量的插图,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书内容适于各大学、设计研究院、水处理公司在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时参考,也可作为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撰写论文时的参考读物。 |
|
|
|

|
|
|
|
|